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法規查詢:

鳥嘴潭人工湖水門操作規定Operation Directions for Gates of Niaozueitan Artifical Lake

1.中華民國 112 年 2  月 9  日經濟部經授水字第 11260001910 號令訂定
  發布全文 11 點;並自即日生效
2.中華民國 113 年 2  月 1  日經濟部經授水字第 11360002200 號令
  修正發布第 2、7、11 點

一、經濟部(以下簡稱本部)為規範鳥嘴潭人工湖(以下簡稱本人工湖)各水
    門啟閉之標準、時機及方法,特訂定本規定。
二、本人工湖引水設施位於烏溪中游(炎峰橋下游約六百公尺處),引入烏溪
    水源蓄存於人工湖,供應家用及公共給水,另所引水源亦供應北投新圳農
    業用水使用,由本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分署(以下簡稱中水分署)負責操
    作、維護及管理。
三、本人工湖主要設施包括引水設施(固床工、引水路及近自然魚道)、蓄水
    設施(分水工及輸水路、A 至 F  湖區、導水路及原水導水管)。各設施
    相關水門說明如下(位置及編號如附圖一至附圖四)。
    (一)引水設施
        1.固床工:為多階式固床工,由左岸至右岸分別為排砂道三道、瀑布
          式魚道及固床工。固床工長二百五十公尺,左岸於鄰瀑布式魚道側
          前五十公尺處標高維持在一百四十六公尺,並以兩百分之一之坡度
          往右岸高灘緩升至標高一百四十七公尺。
          (1) 第一道至第二道排砂閘門:型式為弧型閘門,共二門(
              EC-T-01 至 EC-T-02),自左岸至右岸依序編號為一號至二號
              排砂閘門,閘門通水孔寬九.六公尺、門扉高五公尺,底檻標
              高高程一百四十三公尺。
          (2) 第三道排砂閘門:型式為殼型閘門,共一門(EC-S-01 ),編
              號為三號排砂閘門,閘門通水寬三十公尺、門扉高三公尺,底
              檻標高高程一百四十三.五公尺。
          (3) 瀑布式魚道:沿著第三道排砂道右側牆佈置,垂直流向寬度七
              公尺、縱長九十八公尺,下游入口底檻標高高程一百四十一.
              四五公尺、上游出口底檻標高高程一百四十五.二公尺,縱坡
              約二十二分之一。
        2.引水路:包括取水口段八十五.三三公尺、引水渠道六百五十四.
          八六公尺、沉砂池一百三十八公尺、引水隧道二百九十七公尺及巴
          歇爾量水槽四十七.四一公尺,全長一千二百二十二.六公尺。
          (1) 取水口
              A.取水口閘門:型式為直提式閘門,位於多階式固床工上游左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岸,共五門(IT-V-01 至 IT-V-05),自上游往下游依序編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號為一號至五號取水口閘門,閘門通水孔寬六公尺、門扉高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三公尺,底檻標高高程一百四十五公尺,設計取水量三十秒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立方公尺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B.取水口側溢道排砂溝閘門:型式為直提式閘門,設置於取水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口內右側導流牆,共一門(IT-V-06 ),閘門通水孔寬二公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尺、門扉高二公尺,底檻標高高程一百四十一.四公尺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C.取水口側溢道控制閘門:型式為直提式閘門,設置於一號排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砂道下游靜水池左側,共一門(IT-V-07 ),閘門通水孔寬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三公尺、門扉高三公尺,底檻標高高程一百四十一.二公尺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D.引水路緊急閘門:型式為直提式閘門,設於引水渠道前端,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共一門(HD-E-01),閘門通水孔寬四公尺、門扉高四公尺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,底檻標高高程一百四十一.九公尺。
          (2) 沉砂池:總長一百三十八公尺,設沉砂溝共十二道,每道淨寬
              四公尺。沉砂溝末端設沉砂池排砂暗渠六道及沉砂池清淤退水
              路。沉砂池排砂暗渠寬三公尺、高二公尺,沉砂池清淤退水路
              寬二.五公尺、高二.二公尺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A.沉砂池排砂暗渠入口閘門:型式為直提式閘門,共六門(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BS-V-01 至 BS-V-06),自左岸往右岸依序編號為一號至六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號沉砂池排砂暗渠入口閘門,閘門通水孔寬三公尺、門扉高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二公尺,底檻標高高程一百四十.三公尺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B.沉砂池清淤退水路閘門:型式為直提式閘門,設於沉砂池逆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坡工前,共一門(BS-V-07 ),閘門通水孔寬二.五公尺、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門扉高二.二公尺,底檻標高高程一百四十.三二公尺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C.沉砂池排砂暗渠出口閘門:型式為直提式閘門,設於沉砂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排砂暗渠末端,共一門(BS-V-08 ),閘門通水孔寬三公尺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、門扉高二公尺,底檻標高高程一百四十公尺。
        3.近自然魚道:型式為直提式閘門,共二門(FW-V-01、FW-V-02),
          上、下游底版設置各有一門,閘門通水孔寬三公尺、門扉高二公尺
          ,上游出口底檻標高一百四十五公尺、下游入口底檻標高一百四十
          二.五公尺。
    (二)蓄水設施:自取水口引水經引水路、分水工、輸水路、入流工送水至
        各湖區蓄水;經出流工、導水路及原水導水管供水至淨水場。各湖區
        均設置側溢流堰與退水箱涵作為緊急洩降水位使用。
        1.分水工及輸水路:分水工型式為扇狀混凝土渠道,計有四條分流工
          ,高二.五公尺;輸水路型式為混凝土箱涵,沿湖區南側圍堤佈設
          ,起點為分水工末端,終點為 F  湖區入流工,寬四公尺、高四公
          尺,全長約三千七百二十一公尺。
          (1) 北投新圳閘門:型式為直提式閘門,共一門(PEG1),閘門通
              水孔寬一.五公尺、高二.五公尺,底檻標高高程一百三十九
              .九五公尺。
          (2) 南側排水閘門:型式為直提式閘門,共一門(PEG2),閘門通
              水孔寬一.二公尺、高二.五公尺,底檻標高高程一百三十九
              .九六公尺。
          (3) 北側排水閘門:型式為直提式閘門,共一門(PEG3),閘門通
              水孔寬二.二公尺、高二.五公尺,底檻標高高程一百四十公
              尺。
          (4) 輸水路閘門:型式為直提式閘門,共二門(PEG4 及 PEG5),
              自左岸往右岸依序編號,閘門通水孔寬二公尺、高二.五公尺
              ,底檻標高高程一百四十公尺。
          (5) 輸水路分水閘門:型式為直提式閘門,共六門(PEG6 至
              PEG11 ),分別設置於 A  至 F  湖區入流工下游處,閘門通
              水孔寬四公尺、高二.五公尺。
        2.A 至 F  湖區:各湖區之堤頂高程配合地勢,由 A  湖區至 F  湖
          區高程漸低,各湖區標高依序為 A  湖區:一百四十一公尺、B 湖
          區:一百三十八公尺、C 湖區:一百三十二公尺、D 湖區:一百二
          十三公尺、E 湖區:一百二十三公尺、F 湖區:一百一十四公尺。
          各湖區包含入流工、出流工、側溢流堰及退水箱涵等設施。
          (1) 入流工:A、B、F 湖區之型式為鋼筋混凝土雙孔箱涵(單孔寬
              五公尺、高二.五公尺);C、D、E湖區之型式為鋼筋混凝土
              三孔箱涵(單孔寬三.五公尺、高二.五公尺),設置於環湖
              道路下方,起點為高二.五公尺之溢流堰,出口為十公尺寬矩
              型渠道,渠道內設置齒墩消能。
          (2) 出流工:型式為直徑一.五公尺蝶閥,共六處(BV1 至 BV6)
              ,設置於南側圍堤與導水路連接,各湖區可獨立供水。
          (3) 側溢流堰:型式為半徑一.五公尺之 U  型堰,半圓兩端銜接
              一.五公尺長之直線段,設計堰長為七.七一公尺,再以寬三
              公尺、高二公尺之箱涵銜接北側排水。A 至 F  湖區之堰頂標
              高高程依序為 A  湖區:一百三十九公尺、B 湖區:一百三十
              六公尺、C 湖區:一百三十公尺、D 湖區:一百二十一公尺、
              E 湖區:一百二十一公尺、F 湖區:一百一十二公尺。
          (4) 退水箱涵:各湖區退水箱涵尺寸皆為寬二.五公尺、高二.五
              公尺。
          (5) 退水箱涵閘門:型式為直提式閘門,分別設置於各湖區北側圍
              堤處並與北側排水連接,共六門(SG1 至 SG6),閘門通水孔
              寬二.五公尺、高二公尺,底檻標高高程分別為 A  湖區:一
              百三十六公尺、B 湖區:一百三十一.五公尺、C 湖區:一百
              二十五.一公尺、D 湖區:一百一十六.三五公尺、E 湖區:
              一百一十六.一公尺、F 湖區:一百○九.六公尺。
        3.導水路及原水導水管:導水路及原水導水管位於湖區南側及西側,
          為壓力管涵型式,採直徑一.五公尺之 DIP  管。導水路另設有分
          支 A  管、分支 B  管及分支 C  管,直徑分別為○.八公尺、一
          .二公尺及○.八公尺。
          (1) 導水路幹管與分支 A  管之供水控制系統:幹管與分支 A  管
              分流處下游設置一組蝶閥(BV7 ,直徑一.五公尺)。
          (2) 導水路幹管流量控制系統:含幹管流量控制閥(FCV1,直徑一
              .五公尺)一組、幹管隔離蝶閥(BV8 至 BV9,直徑一.五公
              尺)兩組及分支 B  管副閥蝶閥(BV10,直徑一.二公尺),
              作為往鳥嘴潭淨水場供水之流量控制用。主流量控制係採用單
              噴孔流量控制閥(FCV1),依序由蝶閥(BV8 )作為上游隔離
              閥,單噴孔流量控制閥下游處設置蝶閥(BV9 )作為下游隔離
              閥;分支 B  管副閥採用蝶閥(BV10)及雙拉桿伸縮接頭作為
              隔離閥。單噴孔流量控制閥下游側設置流量計一組(FM1 )。
          (3) 導水路分支 A  管流量控制系統:含分支 A  管流量控制閥(
              FCV2,直徑○.八公尺)一組、分支 A  管隔離蝶閥(BV11
              至 BV12 ,直徑○.八公尺)兩組及分支 C  管副閥蝶閥(
              BV13,直徑○.八公尺)一組,作為往草屯淨水場供水之流量
              控制用。主流量控制係採用單噴孔流量控制閥(FCV2),依序
              由蝶閥(BV11)作為上游隔離閥,單噴孔流量控制閥下游處設
              置蝶閥(BV12)作為下游隔離閥;分支 C  管副閥採用蝶閥(
              BV13)及雙拉桿伸縮接頭作為隔離閥。單噴孔流量控制閥下游
              側設置流量計一組(FM2 )。
          (4) 原水導水管退水段:包含幹管下游之蝶閥(BV14,直徑一.五
              公尺)及退水段之蝶閥(BV15,直徑一.五公尺)各一組。
四、引水設施各水門操作規定如下:
    (一)固床工與排砂閘門
        1.固床工:屬無閘門控制自由溢流型式,水位流量率定曲線如附圖五
          及附表一。
        2.排砂閘門
          (1) 平時關閉。
          (2) 需進行排砂操作時,依實際河川流量狀況開啟一至三座排砂閘
              門排除取水口前之淤砂。
          (3) 颱風、豪雨期間,當河川水位上升超過標高一百四十七公尺時
              ,得依實際河川水位開啟殼型閘門。當河川水位持續上升超過
              標高一百四十八‧五公尺時,得再開啟弧型閘門。
          (4) 於洪水退後且取水口前庭無淤積時,依序關閉弧型及殼型閘門
              。
    (二)引水路
        1.取水口
          (1) 取水口閘門:於取水或進行側溢道排砂溝排砂時開啟閘門,遇
              減量取水時,依閘門編號順序個別操作調節。無取水、河川逕
              流量低於保留水量、排砂閘門進行排砂操作或於設施及其下游
              結構檢查或維護時關閉。水位流量率定曲線如附圖六至附圖十
              及附表二至附表六。
          (2) 取水口側溢道排砂溝閘門:平時關閉。於取水口進行排砂操作
              時全開。
          (3) 取水口側溢道控制閘門:平時全開。於固床工進行排砂操作時
              關閉。
          (4) 引水路緊急閘門:平時全開。緊急事件或維修時關閉。
          (5) 取水口引水時應優先保留下游水權人引用水量,並考量下游河
              川生態維持基本流量。
          (6)取水口濁度達三千 NTU  以上時,原則不引水,惟得視本人
              工湖蓄水情形適時引水。
        2.沉砂池
          (1) 沉砂池排砂暗渠入口閘門:平時關閉。各沉砂溝得視淤砂情況
              ,開啟各該排砂暗渠入口閘門排砂,並於清除淤砂後關閉之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沉砂池排砂暗渠入口閘門之操作以開啟一門為原則,必要時得
              同時開啟兩門。配合取水口閘門開啟時全開。
          (2) 沉砂池清淤退水路閘門:平時關閉。於取水口段引水路及沉砂
              池需檢查、維護、清理或其他必要狀況時得全開。
          (3) 沉砂池排砂暗渠出口閘門:平時關閉。配合沉砂池排砂暗渠入
              口閘門開啟時全開。
    (三)近自然魚道:平時全開。於魚道檢查、維護、清理、高濁度或其他必
        要狀況時關閉。颱風、豪雨或排砂期間,先關閉本閘門,俟恢復引水
        時再全開。
五、蓄水設施操作規定如下:
    (一)分水工及輸水路
        1.北投新圳閘門:平時開啟。年度歲修時關閉。水位流量率定曲線如
          附圖十一及附表七。
        2.南側排水閘門:平時關閉。下游灌溉需求時開啟。水位流量率定曲
          線如附圖十二及附表八。
        3.北側排水閘門:平時關閉。下游灌溉需求時開啟。水位流量率定曲
          線如附圖十三及附表九。
        4.輸水路閘門:於湖區進行蓄水操作時開啟一至兩門。水位流量率定
          曲線如附圖十四至附圖十五及附表十至附表十一。
        5.輸水路分水閘門:關閉欲蓄水之人工湖區對應之輸水路分水閘門,
          其它輸水路分水閘門則全開。
    (二)A 至 F  湖區
        1.出流工蝶閥:平時關閉,欲供水時全開;其中,A 至 B  湖區主要
          供給南投地區,必要時得同時供給彰化地區,C 至 F  湖區則供給
          彰化地區。
        2.退水箱涵閘門:平時關閉。緊急洩降(颱風、豪雨期間、地震或其
          他重大事件有影響人工湖營運安全之虞需降低湖區水位時)、清淤
          、維護及相關必要之操作時,由上游至下游依序開啟 A  至 F  湖
          區(每次僅限單一湖區操作,且俟該湖區洩降作業完成後,漸進式
          開啟其他閘門),經由北側排水放水至烏溪。水位流量率定曲線如
          附圖十六及附表十二至附表十三。
六、除遭遇緊急狀況外,本人工湖各閘門之檢查或維護均須於操作或維修平台
    進行。
七、放水警報配合操作規定如下:
    (一)排砂閘門開啟前,應於一小時前以國、台、客、英四種語言,向下游
        播放放水警報(間隔為十至二十分鐘)。
    (二)退水箱涵閘門開啟或側溢流堰預期將發生自由溢流前,應於二小時前
        以國、台、客、英四種語言,向下游播放放水警報(間隔為十至二十
        分鐘)。
    (三)排砂閘門或退水箱涵閘門放水時,應先以少量放水示警,以漸增方式
        放水,先開啟十公分並持續十五分鐘後,再視需要逐漸增加放水量,
        退水箱涵進行緊急洩降時則不受限制。
    (四)排砂閘門或退水箱涵閘門放水過程之調整開度或增加放水量,得不再
        廣播或通報;閘門狀態恢復全關再開啟時,仍應依第一款至第三款規
        定辦理。
    (五)播放放水警報時應並通知本部水利署、本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分署、農
        業部農田水利署南投管理處、南投縣政府、臺中市政府、彰化縣政府
        、彰化縣消防局、彰化縣警察局、草屯鎮公所、霧峰區公所等機關,
        並轉知所屬相關單位、施工廠商及下游居民遠離河川區域,以策安全
        。
八、本人工湖各閘門均備有現場及遠端兩種操作設備,平時以遠端操作為原則
    。
九、本人工湖各閘門操作之啟閉日期、時間及情形均應明確完整紀錄。
十、本人工湖各閘門應依規定辦理檢查及維護保養,其成果並應確實記錄建檔
    及辦理相關改善。
十一、本人工湖遇緊急或異常狀況,中水分署應採取必要之應變措施,事後應
      立即陳報本部水利署轉本部備查。